logo 首页  新闻  课程  教研  游戏  研究  园长  教师  保健  营养  家教  悦读  早教  靓照  博客  活动  论坛  园园通
  近来,家长们关于“幼小衔接”的讨论较为激烈,再过几个月,孩子们就要从熟悉的幼儿园进入陌生的小学了。宝贝们从小园生变成小学生,远非只是身份上的改变,各种调整和适应到底应该怎样准备和进行,有没有更多的规律可循,是否拔苗助长了,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尽管有许多许多问题和困惑,但无论从园所、小学还是从家庭来说,都应该重视起来,毕竟“幼小衔接”工作不是靠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是需要机构、家庭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做地更好的。
…………………………………………… 关键词:愿望 兴趣 好奇心 求知欲 行为习惯 生活能力……………
访问“家庭:应注重能力衔接”
  2011年上海市保教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要“进一步规范幼小衔接工作”,注重幼儿入学愿望和兴趣的培育,注重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培养,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养成;重申各级各类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的知识内容,并要求不得“为迎合社会的不合理需求”而进行模拟应试教学,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学前教育。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价值、要点与建议.ppt
  《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5月份与小学教师沟通后针对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做了三个比较凸显的工作: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参观了小学校舍、升旗仪式及活动场馆;模拟小课堂,培养学习习惯,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加强孩子自我服务管理意识。同时每天上午增加2节集体教学活动,6月份后下午又增加1节。(闵行区莘庄镇幼儿园教师顾莹)
    ☆我关注了小学生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相比三个变化(环境:教室环境、心理环境等;规则:小学后规则会更有约束;学业:幼儿园提倡参与性;小学强调任务性。),建议在研讨核心经验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孩子在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了解基础上进行。如在与家长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早起不来,不具备坚持性;反之对孩子认字等倒不担心。(黄浦区学前街幼儿园教师颜磊)
    ☆在主题活动“我的小书包”与书包做朋友中,我们通过拍摄录像,将小学生书包中放什么以录像的形式帮助孩子进行解答,通过与小学生交谈,听取小学教师反馈等活动来促进主题实施,感觉效果比较好。此外,活动一定要有延续性,如坚持中午让孩子写备忘录,注意书写姿势、速度,同时加强家园互动,帮助孩子做事条理有序。(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幼儿园教师孙赟)
    ☆通过整理书包,增强幼儿保管、辨别自己物品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做法:建议请孩子以标记的形式、利用书包架等形式来达到目的。(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教师于敏惠)
    ☆在入小学主题中,针对书包,试教过程中发现,幼儿只知道在书包里放玩具,并没有放书的经验,要使孩子真正理解,一方面要朝情感方面引导,另一方面就是要按照物品的大小等引导整理,并伴随物品的选择、分类,最后达到整理的目的。教师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多花心思多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经验,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金山东风幼儿园教师陆军)
    ☆对大班幼儿,应强调倾听能力;还有通过到小学去,模拟小课堂、整理小书包、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增强幼儿的意识,培养习惯;同时结合家长会等做好家长沟通工作。(金山东风幼儿园教师陆军)
    ☆应该长期坚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过程中指导孩子明确的物品摆放顺序。我园的做法:在活动时会在活动场地旁放一块布让幼儿摆放自己的物品,结束后请孩子自己带好,不同的年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更多的让孩子自主完成。(宋庆龄幼儿园教师唐亮)
    ☆入小学应贯穿在整个幼儿园;我园从孩子入大班开始,就采用“备忘录”的形式让孩子记录和表达,每天记录一点小任务,不会写的字可以用画画代替,在让家长在“破译”的同时又进行了家园互动,这一做法使孩子的任务意识加强了,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逐步规范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加强了任务和责任意识,家长普遍反馈效果不错。(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教师金晓燕)
    ☆4月份开始,幼儿园大班整个教研组开始组织实施计划性选择性活动,每个班级选择一个兴趣活动,之前有个介绍会,孩子选择一周内的某天,利用中午1-2个小时不睡觉的时间,自己去选择课程,自己收拾书包到选择的教室去。这一活动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计划性及交往适应等综合能力都有提升。(南汇区中福会幼儿园教师李婷)
    ☆我园每天开展通过说新闻、讲成语、天气预报、才艺表演及相关主题类探索活动等,并让孩子在5、6月份尝试走班活动,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教师金晓燕)
    ☆南阳实验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计划的非正式活动室,孩子每周可以进去2次,教师不做活动提示,但很有针对性(小班注重孩子的兴趣、中班注重方法的习得、大班注重自我独立能力的培养。)大班结束后,孩子可以根据计划去完成自己的半小时时间。其实有时候教师说再多,孩子自己也没有提高能力,只有孩子自己经历了之后,才有作用。如在活动过程中,有孩子就提出“玩的时间多好还是少好”的问题;有的孩子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多备份一份。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有了经验,逐渐独立了,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根据追踪,这批孩子入小学后作业做的很快,生活安排的很好,过程中让孩子不断体验积累经验,可能对孩子发展更有利。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把握住孩子欠缺什么,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诊断,方法很重要。(南阳实验幼儿园教师陈青)
 
◎幼小衔接家教指导方案 大班:小阿力上小学    区域活动:我要上小学   大班:上学的早晨
大班:一分钟有多长    区域设计:搭建我的小学  大班:整理小书包
大班:快上小学了     大班:小小辩论会     大班:课间十分钟
大班:毕业通行证     大班:一分钟有多长    大班社会:遵守规则
◎“走近小学”区角活动设计  
 

◎教育部将发布儿童学习指南 纠正“幼教小学化”倾向   ◎关注幼小衔接 实现轻松过渡
◎让“早期阅读”成为幼小衔接的一盏明灯         ◎让大班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国外如何做                ◎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
◎巧用成语故事进行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专家支招:小一新生最好从零开始
◎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专题综述

  结语:面对入小学前,要不要教孩子识字、学算术等问题很多家长们还是存在着非常纠结的心态,根结还是在于不能科学的判断到底怎样才是最利于孩子成长的!其实,基础教育的题中之义,就是要“从零开始”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严格按课程标准要求,这才是既保证所有孩子的起点公平,又能为幼儿园孩子课外“加码”降温的关键,是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重要保证。
  相关链接:小学一年级“起跑线”在哪儿?  市教委:上海小学生每周将有半天快乐活动时间
市青年教师中心组:热议 细研“幼小衔接” 关注宝宝入学 实现宝贝幼小“无缝链接” 幼小衔接系列专题之“入学适应”家长早准备
CopyRight © 2004 Age06.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学前教育网沪ICP备1501347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