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与小学教师沟通后针对幼小衔接工作,我园做了三个比较凸显的工作: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参观了小学校舍、升旗仪式及活动场馆;模拟小课堂,培养学习习惯,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加强孩子自我服务管理意识。同时每天上午增加2节集体教学活动,6月份后下午又增加1节。(闵行区莘庄镇幼儿园教师顾莹)
☆我关注了小学生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相比三个变化(环境:教室环境、心理环境等;规则:小学后规则会更有约束;学业:幼儿园提倡参与性;小学强调任务性。),建议在研讨核心经验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使孩子在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了解基础上进行。如在与家长访谈中发现,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早起不来,不具备坚持性;反之对孩子认字等倒不担心。(黄浦区学前街幼儿园教师颜磊)
|
☆在主题活动“我的小书包”与书包做朋友中,我们通过拍摄录像,将小学生书包中放什么以录像的形式帮助孩子进行解答,通过与小学生交谈,听取小学教师反馈等活动来促进主题实施,感觉效果比较好。此外,活动一定要有延续性,如坚持中午让孩子写备忘录,注意书写姿势、速度,同时加强家园互动,帮助孩子做事条理有序。(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幼儿园教师孙赟)
☆通过整理书包,增强幼儿保管、辨别自己物品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做法:建议请孩子以标记的形式、利用书包架等形式来达到目的。(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教师于敏惠)
☆在入小学主题中,针对书包,试教过程中发现,幼儿只知道在书包里放玩具,并没有放书的经验,要使孩子真正理解,一方面要朝情感方面引导,另一方面就是要按照物品的大小等引导整理,并伴随物品的选择、分类,最后达到整理的目的。教师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多花心思多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经验,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金山东风幼儿园教师陆军) |
☆对大班幼儿,应强调倾听能力;还有通过到小学去,模拟小课堂、整理小书包、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增强幼儿的意识,培养习惯;同时结合家长会等做好家长沟通工作。(金山东风幼儿园教师陆军) |
☆应该长期坚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过程中指导孩子明确的物品摆放顺序。我园的做法:在活动时会在活动场地旁放一块布让幼儿摆放自己的物品,结束后请孩子自己带好,不同的年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更多的让孩子自主完成。(宋庆龄幼儿园教师唐亮) |
☆入小学应贯穿在整个幼儿园;我园从孩子入大班开始,就采用“备忘录”的形式让孩子记录和表达,每天记录一点小任务,不会写的字可以用画画代替,在让家长在“破译”的同时又进行了家园互动,这一做法使孩子的任务意识加强了,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逐步规范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加强了任务和责任意识,家长普遍反馈效果不错。(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教师金晓燕) |
☆4月份开始,幼儿园大班整个教研组开始组织实施计划性选择性活动,每个班级选择一个兴趣活动,之前有个介绍会,孩子选择一周内的某天,利用中午1-2个小时不睡觉的时间,自己去选择课程,自己收拾书包到选择的教室去。这一活动对孩子的自理能力、计划性及交往适应等综合能力都有提升。(南汇区中福会幼儿园教师李婷)
☆我园每天开展通过说新闻、讲成语、天气预报、才艺表演及相关主题类探索活动等,并让孩子在5、6月份尝试走班活动,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教师金晓燕)
☆南阳实验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计划的非正式活动室,孩子每周可以进去2次,教师不做活动提示,但很有针对性(小班注重孩子的兴趣、中班注重方法的习得、大班注重自我独立能力的培养。)大班结束后,孩子可以根据计划去完成自己的半小时时间。其实有时候教师说再多,孩子自己也没有提高能力,只有孩子自己经历了之后,才有作用。如在活动过程中,有孩子就提出“玩的时间多好还是少好”的问题;有的孩子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多备份一份。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有了经验,逐渐独立了,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根据追踪,这批孩子入小学后作业做的很快,生活安排的很好,过程中让孩子不断体验积累经验,可能对孩子发展更有利。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要把握住孩子欠缺什么,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诊断,方法很重要。(南阳实验幼儿园教师陈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