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娟: 先说一个孩子们的案例吧: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老师发现,有几个男孩子把骨头放在口袋里。以通常生活中一些惯有的原则去作判断,老师会说:“孩子,这个应该放在桌子上,很脏的。”但是我们的老师却忍住了。他说:“你在做什么, 能告诉 老师吗?老师也很想参与啊。”孩子说;“我们正在研究骸骨。我们把它埋在土里。”老师说:“你们去吧,我跟你们一起去。”老师就跟孩子一起来到草地上,把骨头埋进去。第二天,挖出来一看骨头还是原来的骨头,没有变化,骸骨实验没有成功。
  我联想到我们的管理,老师出点子,你不要一下子否定她,你听听老师的意见,不妨让她们去试试。体会失败以后也会总结经验的。这也是个很好的方法。其实老师的潜力是很大的,老 师对 老师的影响有时候比园长影响老师更好。在教研中,有的时候园长自己去提意见不如引发其他老师去提。因为老师之间她们很平等,讲的可以很实际又很亲切。所以园长少批评老师多听听老师的意见。在这里我也感到老师的思想、方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接着讲案例,第二天他们又去埋骨头,两个星期。两星期后要生蛆的,好恶心。女老师很害怕,男孩子还护着她。当然骨头没有变成骸骨,是不成功的。但孩子们觉得这是很有趣的体会。“听听他们的想法。常常退缩在孩子的身后”。这一点这个老师说的不错,让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探索。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
  换个角度,每个老师也是有一个发展的空间。
  我只是举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一下,首先当然也是有规章制度的,只是在太强调规章制度今天,我感觉到,管理中也包含着对人的发展的关怀。必须有这种关怀。
  我非常喜欢安徒生的丑小鸭的故事。丑小鸭最终还是变成了天鹅。
  我一直觉得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天赋不同,环境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认识生命的意义,接纳自己,然后幸福愉悦的展示自己的人生。
  每一个人都会获得自己的发展,这是教育的责任。我们站在这个基点去展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工作,那么,这一样应该适用于我们的管理工作。教师,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