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 在美工区涂鞋底,不时看看鞋柜上的鞋,完成涂色后Lala开始在纸篮里找彩色纸,大纸与童鞋底比比,又放回去,细长条也比比,还不行,最后选了一张中等宽度的桔黄色卡纸。在手上圈成了一个圆,将鞋底穿过去,试了试。于是她在工具箱找双面胶,将纸条定位。并用蜡笔在鞋面上画了几个小圆圈进行装饰,但由于卡纸是弧线形,所以画的时候要将鞋面压扁。第一只做完,Lala动手找第二只鞋,她将第一只鞋底与找来的比一比,选中了
一只一样大小的鞋底,开始涂色,并重复制鞋的程序。只是这一次她先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进行固定鞋面,果然一双童鞋“出炉了”。 |
|
记录片名称:看,我是整理小行家
|
记录片片花: |
 |
记录分析:LILY
收整玩具是活动时孩子们常遇到的问题,孩子很容易只考虑到材料的材质,只要是相同的材质就放一起,就出现了物体数量多而承载物体少的矛盾。利用标识牌,引发幼儿对事物异同的比较,按物体的特征、大小、长短分类,并进行有序的排列,而且在尝试摆放方位时,徐天一还进行了横、竖两种方法的比较,可见孩子的思维非常灵活和变通,对空间位置有深入的思考与推敲。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会选择最适宜的整理方法。
|
情景注解: |
结构区活动结束了,但是木头积木却扔得到处都是,而且混在了一起,徐天一还在完成最后的收整工作,她把所以的积木都放在了篮子里,可是怎么也放不下,木头积木太多了。“LILY,木头积木放不下,还有篮子吗?”我点了点玩具橱上的汉字标识牌,请她跟我读一遍。“原来这是木头积木的家,请你按照标志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徐天一在积木堆里仔细的翻,终于她把所有最长的积木找了出来,放进大积木格子,横着放不行,看不见了,于是她采用竖着放的办法叠起来,完成了大积木,又开始比较木头的长短,找出了中积木,放入中间一格,最后小积木很多,就干脆抱着篮子一起放了进去。
|
|
记录片名称:一只小辫的吴启航 |
记录片片花: |
 |
记录分析:LILY
剪刀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细微之处的修剪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手指的控制能力还存在难度,。而且如果线条过细,纸张也很容易断裂。有了第一次断裂的体验,她能仔细观察,并寻找出断裂的“关键原因”
——既辫子与旁边的纸张距离太小。从而在剪第二小辫时,她刻意剪的粗点,使纸张的宽度增加,不容易折断,因而获得了剪细小处材料的小窍门。
|
|
情景注解: |
2005.9.7 星期三 晴
“我的自画像”完成了,孩子们拿起小剪刀纷纷按轮廓线开始剪,吴启航把自己画的很大,但小辫子却画的很细,剪到辫子的地方她就格外小心,剪的特别慢,但由于辫子与头发的连接处太细,剪第一根辫子时,“喀嚓”就剪断了,拿着掉了的辫子,吴启航翘起了嘴,旁边的毕哲文说:“你头发掉了。”“没关系我会修的。”说着把辫子搁一边,又继续剪。剪第二根辫子时,她剪的更加慢了,并不是地停下来看看画,刻意剪得多点白纸的,没有完全地照轮廓线剪,终于在停停剪剪中顺利的剪完了,她轻轻地呼了口气,赶紧向旁边的朋友炫耀“瞧!”虽然后来那只“掉了”的小辫找不着了,吴启航有点难过,但看到另一只小辫却在画板上随风摇曳,她还是挺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