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版 教师版 家长版 课程资源 幼儿园 育之有道 专题





问题一:
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小学前过渡衔接?

参观小学,激发幼儿上学的愿望

家长可以带孩子线上参观附近或将要就读的小学(如果学校允许实地参观,请做好防护措施),与孩子一起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学楼、图书室、操场等,激发对学校的向往。可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来家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让孩子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前有所了解,消除对小学的陌生感。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孩子,正面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的生活。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保持良好心态

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松懈,要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发展阶段,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松江区泗泾第八幼儿园的老师邀请大班小朋友谈谈入学向往。【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问题二:
怎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作息习惯很重要,给孩子制定个作息时间表,有助于孩子积累时间观念,和孩子一起试试以下的方法吧。

亲子制定作息时间表

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和孩子共同拟定一份作息时间表,作息时间表中可以加入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也容易接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打乱。

卡通时钟来帮忙

陪孩子一起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挂在孩子房间的墙上,时间表可以做的可爱些,可以用图画表现不同时间段孩子该做的事情。

全家一起来

根据时间表调整孩子的生活和生物钟,开始执行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不习惯,所以家长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一周或者两周后就可以见到效果。

黄浦区紫霞幼儿园的小朋友拍视频,展示他们的居家一日作息表。【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问题三:
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该怎么培养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入学前,积极鼓励孩子自己整理衣服、整理书包、自己用餐,参加简单劳动,如:浇花、倒垃圾等。

简单的家务帮忙做

在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分发筷子,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水池中。周末的时候,和孩子共同商量谁来p扫地,谁来抹灰等简单的家务。

从鼓励中培养

孩子年龄小,做事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比如:扫地扫到了鞋上,扫脏了鞋子;倒水摔了杯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应该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应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失误的地方,应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普陀区陆家宅幼儿园的老师,请已经上小学的小哥哥教弟弟妹妹们整理书包。【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问题四:
入小学后,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如何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的沟通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伴、新的师长,有问题如何解决?有困难寻求谁的帮助?这些点滴都需要“沟通”,那怎样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呢?

学会倾听并鼓励孩子多说话

很多时候,家长说话时,往往要求孩子看着家长的眼睛,站好了认真听,反过来,当孩子想要表达或喋喋不休时,家长是不是变得没有耐心,一两句话就把孩子给打发了呢?请家长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沟通交流。当家长倾听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家长的耐心倾听,会让孩子学会用适当的音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宽松的氛围才能使孩子的语言得到充分发展。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喜欢交流的习惯。

好榜样,善表达

孩子善于模仿,家长的交际语言很容易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在说话时要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有条理、语言标准,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自己规范的语言、自然而流畅的声调,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绘本推荐:《同桌的阿达》

《同桌的阿达》值得每个入学的孩子去读,因为它很好的给孩子讲明了“你所谓的欺负你,不一定就证明对方坏”这个道理。让孩子们明白周边的同学有的时候会开一些自己并不喜欢却无伤大雅的玩笑,我们并没有必要去纠结,或者因此就否定了这个同学。而是应该往好的方面想,友好的引导同学换一种温和有礼貌的方式来交朋友。




问题五: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专注力对儿童成长和未来发展都非常重要,但是孩子大部分小时候都很难专心去做一件事,是因为孩子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分心,这就需要家长在这方面给与专门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尝试下面这些方法。

学习环境要安静

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不打搅,不中断

在孩子专注阅读、学习等时,大人不宜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后再提出要求。当孩子能独立的完成整件事不中断,家长要及时表扬,让孩子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形成有始有终做好每件事的习惯。

绘本推荐:《一模一样的在哪里?》、《我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小观察成就大思维》

《我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小观察成就大思维》 本书专门针对3-6岁儿童专注力训练:从零开始,帮助孩子起步训练;由易到难,激发最大智力潜能;画面柔和,保护孩子成长视力。抓住关键期,全面提升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

在这本书中,宠物狗、小猫、青蛙、鱼、蜻蜓、棕熊、松鼠、斑马、水獭、大嘴鸟、甲壳虫依次出现。考眼力的同时,还有对14种动物的认知功能

问题六:
孩子长时间上课会走神,怎样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倾听”是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态度,进而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让孩子学会倾听,试试以下小锦囊吧。

懂礼貌,会倾听

倾听时,眼睛看着对方;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插嘴、打断;讨论时把话听完整后再发表意见;学会控制,让大家都有表达的机会。

小游戏,来帮忙

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学习倾听;让孩子听清任务并尝试完成:“帮妈妈问问爸爸,煤气账单今天来了吗”;经常做些“传话”“找话语中的错误”等小游戏,让孩子学会仔细地听,并在倾听时进行积极的思考, 提升倾听的能力。

从鼓励中培养

学会赏识孩子并给与及时的表扬。如果您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就能满足孩子被肯定的需要,并激励孩子保持这种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你听得这么认真,对我真有礼貌”“这么一小点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好棒”......一句赞扬、一个微笑,都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绘本推荐:《哈利,认真听》

《哈利,认真听》是《成长关键期全阅读——幼儿园,我来啦》中的一本。本书讲述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倾听能力的强弱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学会表达。




问题七:
孩子上小学后接触的人事物变多,怎样学会自我安全保护?

安全教育很重要,小小锦囊来帮忙。

上学、放学有人接送

对于刚上学的孩子家长一定要亲自接送,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不能跟别人走。让孩子熟悉上学、放学的路线。提醒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看信号灯。

学习用品安全使用

不拿学习用品进行游戏、打闹等做危险事情。教会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知道铅笔使用的安全事项等基本内容。在幼儿使用中后提醒幼儿用完后要收好,不随意摆放。

食品卫生要注意

不随便在路边买小摊上的食物。教会幼儿学会认识包装袋上的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告诉孩子学会拒绝陌生人的饮料、小食品和礼物。记住用自己的杯子喝水,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

自我保护很重要

家长要告诉孩子“背心和内裤覆盖的地方”是身体的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重视培养孩子对自己身体部位的保护意识。【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杨浦区国定路幼儿园的老师为小朋友开展了专项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培养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视频中的安全防护知识,可供家长和小朋友们学习。【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问题八:
孩子长时间上课会走神,怎样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儿童任务意识的培养,对他们以后独立地走向社会、与人和谐相处以及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制定任务内容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每天可以自己铺床,叠小被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整理学习桌,双休日可以和父母一起收拾房间等。

有耐心、重结果、重方法、少训斥

孩子有时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会偷懒,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家长高度认识,认真负责,并能把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当成自己的任务,坚持不懈,为孩子将来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的早上和晚上睡觉之前,孩子们可以自己做哪些事情?青浦区实验幼儿的老师请孩子们做了示范。【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宅家幼小衔接,沪上幼儿园教师这样做 沪上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幼小衔接”资源包 小学,你好!藏在绘本资源包里的幼小衔接教育智慧
幼小衔接,你和宝宝准备好了吗?实用干货请查收 宅家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学习型家庭”一日生活安排参考,幼小衔接做起来!




CopyRight ? Age06.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学前教育网沪ICP备1501347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