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
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做好了幼小衔接有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对新的东西要有好奇心、有兴趣,喜欢探究,喜欢问问题;第二个是 "活动能合群",能学会和其他孩子相处,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体当中;第三个是"生活有条理",生活要能自理,因为到了小学以后,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
谭轶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离开幼儿园去小学是幼儿成长中的一次"创伤",此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发展而非智力培育,强行塞给孩子不需要的东西会给他们造成挫折感。提早学习知识,只会带来"习得性愚蠢",让孩子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最终丧失自信心。真正体现早期教育价值的,一定是习惯、态度、品性。
黄琼(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不少家长认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提早识字、学算数、读拼音,对幼儿园的课程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事实上,"入学愿望"强不强,是否有"认知兴趣"和"良好的生活和习惯"等才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部分。
郭宗莉(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
孩子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期盼,然而在对待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上,有些父母却丝毫没有意识到由于自身不当行为对孩子心理转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幼小衔接教育的任务是注重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家长要关心孩子、了解孩子、鼓励孩子。
花洁(嘉定区实验小学)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无需提前学拼音,家长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几种能力。首先是注意力,3至6岁为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一个孩子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等其他能力都离不开注意力;其次是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应付学校的基本课业至关重要;第三是时间管理能力,这是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蔡骏(市西小学校长)
不少超前学习的学生往往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就已经后劲乏力。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在0到6岁就是应该在活动、游戏中培养好习惯,可现在很多家长却急着让孩子学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往往会不认真听课,忽略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之后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