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新闻  课程  教研  游戏  研究  园长  教师  保健  营养  家教  悦读  早教  靓照  博客  活动  论坛  园园通  
专题首页 前往教师篇
    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开始。父母期许孩子顺利学习的祝福,也总是透过各种入学准备悄悄传递。小一生面临的学习环境,与幼儿园有何差异?孩子在学校快乐吗?若孩子害怕上学,父母该怎么办?如何稳定孩子情绪,让他请楚地说出上学心情?面对琳琅满目的学习用品,家长可以把握哪些选购原则?本专题提供您为孩子上小学的生活、学习准备的关键与具体做法,小学招生政策以及幼小衔接资源,让您的每一份贴心准备,都能帮助孩子顺利迎接崭新的学习岁月。  
前辈爸妈实用攻略
小纠结,大问题                         >>更多
小心得,大分享
  • 历届大班毕业生家长反馈的幼小衔接适应攻略集锦
      作为一位带过多年大班的幼儿园老师,如今自己的孩子也到了幼升小的冲刺阶段,其实总结了历届许多毕业生家长的酸甜苦辣育儿体验后,总结以下几大攻略,以解各位被上小学弄得焦头烂额的大班家长们的苦恼……>>详细
  • 化解幼小衔接焦虑的不二法门
      吾家有子初长成,当孩子昂首挺胸,骄傲的说“我要上小学了!”,您是不是也由衷的感到欣慰与骄傲呢!对孩子来说,上小学意味着“我长大了,我的世界即将有所不同!”对家长来说欣慰之余似乎多了一丝焦虑…… >>详细
  • 孩子的心态调整
      告诉孩子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将被与赋予许多责任,这样才能协助孩子了解老师上课的规定与要求,以及学校订定的生活常规……>>详细
  • 用爱陪小一新鲜人踏上新旅程
      拉杆式书包上下楼不易,容易绊倒自己或他人,对小一生暗藏危险,多数老师仍推荐传统双背带式书包。购买时千万别只看图案,最好能先试背,留意是否隔层分明、轻巧实用、密合防雨,能否容纳大开本书籍……>>详细
  • 小学给大班家长的幼小衔接习惯培养手册
      合理使用时间的习惯:要有正确的作息时间,按时就寝、起床。建议晚上8点半左右睡,保证10小时睡眠。吃饭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之内。每天,要安排半小时的静心学习时间…… >>详细
  • 能力靠积累,不是一天长大
      孩子的成长是连续的历程,从幼儿变成小学生,不是一天就跨过去的。家中的教导与幼儿园提供的学习经验,都是在累积能力。90%的幼儿园已经很注重衔接教育,努力让大班孩子认识小学生活的不同…… >>详细
小绘本,大用处                         >>更多
  • 入学心理准备 《小阿力的大学校》
    简介:小阿力要上学啰!多开心啊!但是小阿力心里还是有一点点不安。
    相关:《小魔怪要上学》、《卡米开学了》、《小学万岁•开学了》《上学一二三》
  • 同伴交往能力 《利勒比找到一个好朋友》
    简介:关于如何启动交往。原来在别人遇到困难时,适当伸出援手,就有获得友谊的希望。
    相关:《小乌龟富兰克林》谈谦让;《两个好朋友》谈求同存异;《鸭子说“不可以”》谈包容……>>详细
  • 倾听能力与习惯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学会倾诉和倾听》

    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友情和倾听的故事。
    相关:《长大我最棒》系列、《等一会儿聪聪》、《小燕子安家》、《玛丽的秘密》
  • 规则意识培养
    《长大我最棒——懂得和遵守规则》

    简介:《长大我最棒》大型系列儿童精神和人格教育丛书。帮助孩子们学习、理解并实践基本社会技能。
    相关:《十一只猫做苦工 》
  • 任务意识
    《斯凯瑞金色童书——忙忙碌碌镇》

    简介:温和的动物居民们过着快乐而忙碌的生活。幽默的故事倡导着一种协同合作的工作精神。
应知政策与资源
各区县小学招生工作方案(含对口地段)
上海全面推进小学“零起点”

黄浦  徐汇  长宁  静安  普陀  闸北  虹口  杨浦
闵行  宝山  嘉定  浦东  金山  松江  青浦  奉贤  崇明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使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超负荷学习。为遏制这种现象,市教委从2013学年起,全市小学一二年级全面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详细 
  相关链接:幼小衔接怎样做到“零起点”?
       入学零起点不是清空大脑的零准备
2014年小学招生政策问答
  重磅推荐:2014年小学招生入学政策问答
Ÿ ◆ 公办中小学如何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办法?
Ÿ ◆ 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Ÿ ◆ 民办小学招生有哪些新举措?
Ÿ ◆ 2014年的体育和艺术特长生招收工作有什么变化?
                    >>详细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下载
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官方网站
声音
冯晓霞(北京师范大学)
  评价一个孩子是不是做好了幼小衔接有三个关键:第一个是"学习感兴趣",对学习、对新的东西要有好奇心、有兴趣,喜欢探究,喜欢问问题;第二个是 "活动能合群",能学会和其他孩子相处,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体当中;第三个是"生活有条理",生活要能自理,因为到了小学以后,对这方面要求比较高。
谭轶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离开幼儿园去小学是幼儿成长中的一次"创伤",此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发展而非智力培育,强行塞给孩子不需要的东西会给他们造成挫折感。提早学习知识,只会带来"习得性愚蠢",让孩子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最终丧失自信心。真正体现早期教育价值的,一定是习惯、态度、品性。
黄琼(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不少家长认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提早识字、学算数、读拼音,对幼儿园的课程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事实上,"入学愿望"强不强,是否有"认知兴趣"和"良好的生活和习惯"等才是幼小衔接最重要的部分。
郭宗莉(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
  孩子成长是每个家庭的期盼,然而在对待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上,有些父母却丝毫没有意识到由于自身不当行为对孩子心理转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幼小衔接教育的任务是注重幼儿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家长要关心孩子、了解孩子、鼓励孩子。
花洁(嘉定区实验小学)
  幼小衔接阶段,孩子无需提前学拼音,家长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几种能力。首先是注意力,3至6岁为儿童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一个孩子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书写能力等其他能力都离不开注意力;其次是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应付学校的基本课业至关重要;第三是时间管理能力,这是孩子学会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蔡骏(市西小学校长)
  不少超前学习的学生往往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就已经后劲乏力。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在0到6岁就是应该在活动、游戏中培养好习惯,可现在很多家长却急着让孩子学很多知识性的东西,这样的孩子到了小学往往会不认真听课,忽略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影响之后的成绩。
CopyRight © Age06.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学前教育网沪ICP备15013473号-5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