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松居直
引导倾听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作为阅读活动第一步——倾听,家长通过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集中孩子注意力,诱发其阅读兴趣。 |
 |
《换一换》 (日)二俣英五郎 图 蒲蒲兰 译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章奕雯妈妈,宝宝,8个月(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阅读沙龙会员)
在女儿一个多月时我就给她讲故事了,刚开始一直都是我和宝宝面对面,她看着我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我来读给她听,慢慢变成宝宝坐在我的大腿上,我们一起看。我逐渐认识到阅读最重要的是孩子一起分享过程,家长只能在孩子边上以伴读的角色来陪她一起享受这个过程,建立孩子与书本之间的良好关系。
宝宝只有8个月,这天中午洗过澡,我为她选择了《换一换》,宝宝坐在我的腿上,大概有六七分钟的时间能认真听,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开心。书的内容很简单,图片色彩柔和、形象生活,在用词上突出了重复性的重点,我和孩子都很喜欢。 |
|
角色扮演 父母与孩子以口头扮演或动作扮演等形式,担任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模仿他的语音语调或动作,家长和孩子可以交换角色多次扮演。 |
 |
《子儿,吐吐》 李瑾伦 文/图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桐桐妈,女儿1岁2个月
不记得是第几次读《子儿,吐吐》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把嘴鼓起来,变成小猪“胖脸儿”的样子。而桐就用小手把我鼓起来的地方压下去,非常开心。现在演变成,只要读这本书,她就拍她自己的脸,很可爱。 |
|
看看讲讲,引发幼儿表达 边讲边向宝宝提问或他们提出的问题譬如,指出图画里的细节然后为孩子设问,从抽象(譬如“为什么你认为他不想尝尝生鸡蛋和火腿?”)的到具体的(“你看见一只白色的狗没有?”)都可以。 |
 |
《大声回答“哎”》 (日)佐佐木洋子文 蒲蒲兰译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王冠融妈妈,宝宝,17个月(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阅读沙龙会员)
拿着一套小熊宝宝丛书回家,宝宝不知挑哪本好,走开了。我说,“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刷牙》!”宝宝抬起头直对着我嚷道。“好吧!”我没有硬性强迫宝宝拿新书,而是顺着她的意思讲了一遍老故事,她的互动非常好,能记得配合我一起作答。乘着她的兴奋劲儿,我拿起一本《大声回答“哎”》翻在了她的面前。
选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她喜欢模仿大人的语言,宝宝叫“妈妈”,妈妈回答“哎”;宝宝叫“爸爸”,爸爸回答“哎”;于是,她常抢着自叫自答:“奶奶!——哎!”“爷爷!——哎!”接近生活场景的书,对现在这个月龄的宝宝应该相对容易接受和理解,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当我们叫她“宝宝”的时候,她有时却不予回答,或者声音很轻,我想小动物的榜样示范效应对她的“大声回答”应该会有所帮助吧!
果然不出所料,比《刷牙》四、五遍的讲授棒多了,只讲了一遍《大声回答“哎”》,宝宝就跟着应答了起来,喜滋滋地抛开书看着我,嚷道“哎”!由于书的词语简单,到我讲第二、三遍的时候,她几乎对书不看一眼,也不等我讲到点上,就“哎”“哎”“哎”……答应个不停,而且声音响亮极了,还跑到爷爷那,“哎”给爷爷听。
在宝宝熟悉了书的故事之后,我试着“跳”出了书,结合生活的例子,继续编着属于宝宝生活的《大声回答“哎”》的故事,如,“小乌龟——哎!——小乌龟回答得真高兴。”“爸爸——哎!——爸爸回答得真神气。”“宝宝——哎!——宝宝回答得真响亮。”宝宝兴奋极了,抱起小乌龟亲了一口,然后凑到我面前,大声喊——“哎”!
我们都清楚,宝宝家人的生活状态会直接影响她的成长轨迹。所以,我们首先要作好宝宝的榜样。我告诉宝宝的爸爸,“当宝宝叫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大声回答‘哎’。”爸爸回来了,宝宝在门口接他,一开始叫得很轻,我告诉她,“小动物都怎么大声回答的?”第三次她叫得响了很多,她爸爸也大声地回应她,“哎——”“爸爸回答得响不响!”这时,宝宝嘻嘻地笑了。 |
|
与宝宝的生活经验建立自然联系 与宝宝的生活细节越接近,宝宝的理解力和阅读兴趣也会越高,因而,抓住书籍里的情节向宝宝的真实生活延伸,能够增进他们对阅读感受。 |
 |
《我要拉巴巴》 (日)佐佐木洋子编绘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陆彦沄妈妈,宝宝,16个月(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阅读沙龙会员)
沄沄每天早晨总要边玩玩具边拉巴巴,偶尔觉得玩具没意思就会摇头表示没有巴巴,可不一会儿,就把巴巴拉在裤子上了。今天早晨她又摇头不肯拉,我灵机一动,“沄沄,你拉巴巴的时候,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沄沄很开心,马上点头同意。我特意拿出《拉巴巴》这本书,沄沄听得很认真,听完还要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讲了3遍。等故事讲完了,我抱起沄沄一看,哈哈!巴巴也拉好啦! |
 |
《大象的嗯嗯》
我一面翻书讲故事给孩子听,一面依需要来调整故事内容。孩子两岁多时最喜欢看“大象的嗯嗯”这本书,每次孩子看这本书时都能笑得东倒西歪,已经看过数十次了,笑声一样大。而我在讲这本书的过程中,就适当地加了一些我想调整或灌输给孩子的观念,例如孩子不爱大便,不爱吃饭,都可借着图画书的内容溶到生活里面,孩子很乐意和书里的小动物一样吃很多饭,然后才可以屙很大的大便,如此,便能轻松地调整她的行为。
等孩子再大一两岁的时候,同样这本书,我告诉她,每一个人都有长处,比如比谁的大便大的时候,刺猬的最小,可是清理起来很快,所以它也有机会得第一名。我们有些地方比不过人家并不一定就不好,也没有人样样都能得第一。
一本书看守几次之后,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看图讲故事。一开始他会讲得有一句没一句的,或是三言两语就说完了,不管如何,一定要鼓励他,他会一次比一次说得好;后来拿起一本新书,他也能自己说得头头是道。 |
|
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 让孩子观察画面,猜猜书名、下一个情节、符号或某个角色的语言,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然而,更重要的是父母要引导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并自由地想象和思维。 |
 |
《刷牙》 (日)佐佐木洋子编绘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王冠融妈妈,宝宝,17个月(黄浦区早期教育第一指导中心阅读沙龙会员) 选择这本书的理由是书的创作理念能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而书里所描述的内容是宝宝平时熟悉的生活场景。
刚接触到新书,她似乎并不感兴趣,没多久就有点不耐烦了。我坚持讲了第二遍,她好像开始听出点“味道”来,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吃过饭,她似乎余兴不减,要我再讲,这次,她已经能安静地从头听到尾。还不时自己用小手翻弄着书页,偶尔还会“哈哈”笑出声来。我顺势将书翻到出现所有小动物那页,问:“咦,小鳄鱼在哪儿呢?”她立刻用手指了上去,我们都很惊奇,因为讲故事的时候,为了保证听觉的美感,我们从不刻意的扰乱故事情节去做一些认知活动,家里也没人教她认识过鳄鱼!奶奶不信,换了一页,继续“考”她,她依然“回答”得准确无误!真是太神奇了!也许孩子的聪慧和思维的空间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成人有太多的框架,又把这么多的框框套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 |
 |
《蚂蚁和蝈蝈》
睛睛妈妈,晴晴,2岁(06网友)
蝈蝈和蚂蚁的故事很简单,蝈蝈只知道享受生活,放声歌唱的时候蚂蚁们辛勤地准备着粮食,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最后是蚂蚁收留了他。故事末了,我问晴晴小蚂蚁怎么样,她说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所以没东西吃,我告诉她小蚂蚁还很善良很有爱心,能在蝈蝈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这是很可贵的精神。同样的故事有着不一样的结尾,在另一本寓言书上,把蚂蚁收留蝈蝈那一节改成了蚂蚁没有理会蝈蝈,把他赶走了,使他获得了懒惰就要挨饿的教训。我想,等宝宝再大一些,它会知道故事的另一种读法。 |
 |
《喜欢大的国王》 (日)安野文雅 文/图
园中三叶草,儿子,3岁(06网友)
虽然封底上写着适合4岁以上亲子阅读,但是我买到以后就直接断定我儿子会喜欢得不得了。果然是这样,他睡前伴着超级大的牙刷,超级大的盘子、叉子,超级大的巧克力,超级大的拔牙钳和超级大的花盆、钓鱼钩。读了半个多小时,睡了一夜,到早上上幼儿园之前又读了两遍。那么大的花盆里长出的还是小小的一株花,他看得好快活哟,国王再哭鼻子再命令别人,花朵还是那么小。 |
|
延伸阅读:早期阅读不可追求识字量>> 看图画书的五个环节>> 用孩子的方式和他一起阅读>> 与读书有关的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