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见的问题
0-1岁亲子阅读

  宝宝刚出生,先生就兴冲冲德抱回一大堆书,卡片、挂图、画册什么都有,他是不是太心急,这么小的孩子会阅读吗?
  答: 一说到书,很多家长就会想到识字。但是,对于孩子来说,阅读绝非单纯的识字读书。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形、父母的预言以及文字来理解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阅读活动。
  刚满月的孩子,抓着一张卡片,咿咿呀呀的玩着,甚至咬……是一种阅读。
  妈妈抱着孩子,翻着一本书,对孩子说:“看,这是一只小狗。”孩子却只顾自己用小手画书,拍得越重越开心……是一种阅读。
  孩子在沙发上学着大人的样子看报纸,报纸却拿反了……是一种阅读。
  事实上,对于幼儿来说,阅读不仅仅是是觉的,也是听觉得、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
  宝宝2个月,书店针对0-3岁宝宝的大卡片、看图识字等该怎么给孩子挑选,该给他看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书该放多远的距离?
  答:首先要想好,为什么给孩子选图片。如果是想让他认识物品,那么2个月还早了些,6个月以后再认也不迟。如果是想促进孩子的视力发育,那么就要先了解孩子视力发育本身的程序。一般来说,孩子是3-4个月开始分辨颜色,然后是越来越准确的判断距离,视敏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而且这是随着孩子堆眼睛的恰当使用而提高的。
  因此,简单得说,选择比较大一些的(孩子的拳头大小)边界清晰地图,放在离孩子30厘米左右的距离,孩子就可以看见了。记住,这种固定距离的看图片,不时时间越久越好,父母要适时地把他的视线引开,让孩子看看别处。
  其实,生活中的实物都是发展孩子视力的好材料。如果我们能够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出现在他视野种的东西是什么,对他认识事物无疑是最有效的。
  孩子多大开始,可以给他讲故事了?
  答:讲故事没有什么绝对的时间界限。这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一开始,你可以在孩子清醒、安静的时候,读上一小段自己喜欢的文字。也可以随着孩子的视线,给他讲一讲他正在看的东西。
  等他长大一些后,你可以给他看卡片,边看边讲。这时,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你只要拿书,他就会有反应。他指一指画面,也许就是在问:“这是什么?”你就可以自然地开讲了。也许每家的父母都在还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开始的情况下,就自然地开始了。其实,讲故事不必搞得那么严肃,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
  在孩子出生后的前4个月开始大声读,你会感觉很容易!你只需满心欢喜地读或背给他听,不必担心他爬来爬去,心不在焉。随着孩子活动能力日益增强,要想吸引他的注意力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除非是已经养成成了倾听大人的习惯。所以,为孩子大声读书的活动应该尽早开始。
  
每次给宝宝阅读多少时间比较合适,什么时候阅读最好?
  答:阅读多少时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界限,时间长短是根据宝宝的情况调整的。
  有的时候,宝宝的情绪会告诉你他是否还想听。如果他在你的读书声中很安静,那么你不妨多读一小段,如果他用各种办法来吸引你的主意,那么你最好尽快地停止。
  至于宝宝最佳阅读时间,应该选择宝宝比较安静地时候,多数人会选择在睡前。每个孩子情况不同。建议最好选择每天大致固定的时间,到了某个时间就进行亲子阅读活动,有点像一个仪式。
  
有什么方法可以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答: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
  依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读书,让孩子紧紧依偎着你。
  富有表情地读:注意韵律和节奏,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但不要采用“娃娃腔”。
  分享不同类型的书:色彩明快、文字简单得图画书能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韵律美妙的歌谣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开心,辨识物品、动物、颜色、数字、文字的书能让孩子获得基本的概念。
  重复读书:婴幼儿喜欢一遍又一遍德重复听,多次读一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对一些常用的词汇熟悉起来。
  多大的孩子可以看电视和dvd?能看多久?
  答:多大可以看电视没有明确地答案。一般来说当孩子的视力发展到能看清2米以外的东西,而在这个环境中又有电视可看,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看,电视的声光配合对孩子来说有着比其他信息更强的吸引力。通常3岁以内的孩子看什么都不宜超过10分钟,年龄越小时间要越短。


1-3岁亲子阅读

  怎样让孩子喜欢书?
  答:想让孩子喜欢书,并不难。孩子向来是求知欲旺盛、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只要他认为好玩的事,不用大人说他也会积极地做。只要他感兴趣,无论大人怎样禁止他都会偷偷地去做。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觉得看书是件特别有趣、无比快乐的事,那根本不用大人嚷嚷“快看书”,不需要特别引导,孩子自然会一本接着一本地看下去。
  也就是说,如果没让孩子在幼儿期体验到“看书是件这么快乐的事”,要想让他喜欢书就会相当困难。千万不能用书来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很早就教孩子识字并勉强让孩子自己看书。
  不少家庭为了让孩子能早独立看书,从幼儿期就开始教认字,其实要想让孩子变得讨厌书,没有比这种方法更有效的了。父母给孩子念书本身就让孩子欣喜,若再加上故事是孩子喜欢的,那孩子简直是欢天喜地了。所以要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念他喜欢的书,这种欢喜会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里,即使大人都淡忘了,孩子也不会忘。这种欢喜将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引发出真正的读书乐趣。
  孩子1岁2个月,怎样让他既看书又不撕书呢?
  答:这么大的孩子撕书很正常,他们一般不是有意破坏,而是想参与,往往控制不住。这个阶段一般会自然过去。
  应对撕书一般采用这样几种对策:
  1、选择撕不烂的书。如硬纸板书或泡沫材料书。
  2、多准备补书的材料,胶水,透明胶之类的,在补书的时候也请孩子一起来参观。另外,如果孩子有爱撕纸的趣味,可以多提供一些废弃的纸,让孩子撕个痛快。
  3、为孩子多做爱护书的表率。大人对待书的方式往往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孩子会模仿。比如拿书的时候小心注意,一边轻声轻语;比如对待书就像对待活物一样,“啊,嘟嘟熊到哪儿去了”,出去玩的时候说“跟嘟嘟熊说Byebye”。类似这样,自然一些。渐渐孩子就会潜移默化。
  我自己每次买来一堆新书,只要有条件,就会让孩子和我一起来观赏(虽然不是她的书),我会一本一本地翻,很工整地放好,稍微落了尘土就拿干布擦一下。孩子天生是爱惜书的,只要大人多做表率。
  孩子为什么喜欢反复的听一个故事?即使他对故事已经很熟悉,如果读错一个字他就会纠正我,但是自己又不愿意主动讲故事。
  答:喜爱重复是孩子的天性,在重复阅读一本书的活动中,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可以期待的愉悦、一种安全感,我们没有理由去剥夺。另外重复阅读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您可以继续为孩子读下去,同时也可以试着给孩子读别的书,逐渐将孩子的兴趣引导的更开阔,孩子对安全和新奇的追求总是相伴的,在满足其安全感的同时,为他准备一些新鲜有趣的素材,应该会被孩子接受的。而且可以换不同的方式给孩子读,在读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互动,引导孩子自己把故事讲出来;还可以让家庭中其他成员为孩子讲故事,这样就能脱离机械重复的思路,从细节着手寻求变化。
  孩子2岁了,没法安静坐下来把一本故事书听完,该怎么办?
  答:2岁的孩子,读书时间不宜太长,每次能坚持5分钟就算挺好的了,孩子自己要延长自然是好的,但是当保持新鲜感、饥饿感,反而事半功倍。是否要读完一本书?大人其实可自问,坦白说,很多大人经常不能读完一本书。阅读是一种享受,尽兴即可,有收获即可。
  孩子1岁9个月,他总抢大人手里的书,怎么“防备”?
  答:大人拿着书读,孩子觉得这个东西好玩,想要自己玩自然会抢。防备孩子抢书,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实用招数:
  1、塞个东西给孩子,漂亮的小画册或小玩具什么的。
  2、妈妈做示范。常常在孩子面前读书,让孩子逐渐明白“这样就是读书了”。
  3、找一些不好抢得书。比如大挂图或开本大的书,趴着看。
  4、把书的内容记熟。这阶段孩子读的书篇幅都很短,大人读几遍就能记熟,即使孩子拿着书也能讲。
  总之,这个阶段父母如能抱着一种做游戏的心态来读书,就不会头疼。在选择上,建议买一些有游戏性质的书,比如玩具书、故事图画书等。
  睡前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更兴奋怎么办?
  答:亲子共读的目的不是“哄孩子睡觉”。实际上,让孩子感兴趣的阅读会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也只有不断刺激使其兴奋,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可以在睢前阅读之后安然入睡。如果某个孩子确实出现只要有睡前阅读就很难入睡的情况,可以改变阅读习惯。
  我家睡前阅读一般关灯,不知这样好不好?
  答:一般妈妈陪孩子睡前度的家庭比较多,读完了才进入睡眠程序。有时也不妨请爸爸承担睡前读书的环节,而后妈妈陪着孩子进入睡眠。
  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睡前读完故事后,履行一个睡前告别仪式,然后让孩子自己睡觉,开灯关灯都可以。有的孩子大了,睡前还要自己看一会儿书,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到点就去负责帮孩子把书收好,然后道晚安入睡,形成习惯后孩子会很守信。


3-6岁亲子阅读

  孩子4岁,他在看书时经常遇到生字,一有生字就不读下去了,我是不是该让他多学一些字再看书呢?
  答: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不是识字量少,而是阅读量太少,阅读的热情和动力不足。识字量与阅读能力不应等同,它们是两回事。 儿童到底是通过什么开始阅读的?是文字还是图画?我的答案是“耳朵”。在幼儿阶段,为孩子大声读书并不是仅仅为了弥补孩子“不认 识字”的缺憾,更重要的是传导阅读的热情和示范阅读的方法。这在 孩子开始试着独立阅读时同样非常重要。
  大人常常会忘记自己在阅读之初的艰难,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已经忍耐是了一些字,就可以很自然地将它们组合成文章来读。假想一下初学者的阅读,即使一篇文章所有的字都认识,但要从中读出意义来,还需要去组词、切分句子,然后再构成完整的意思,这对于很熟练的阅读者来说足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但对于初学者釆说是 一点一点进行的。要克服这种入门的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地练习,而这种练习又是建立在足够的趣味上。一方面,我们需要坚持为孩子大声读书,持续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需要为孩子独立阅读准备尽可能简单的和足够有趣的素材。尽可能简单的书,包括图画书戌插图丰富的书,通过词汇和句式用法的不断重复, 让孩子从轻松的练习中获得经验。特别有趣的读本,即使难度超过孩子目前的能力,他也可能“不畏艰难”地读下去,哪怕是连蒙带猜地读。总之,要帮助孩子去阅读,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伴随识字,而不是恰好反过来,通过识字去阅读。后者事倍功半。
  为什么有些被评定为“优良图画书”的图画,看起来并不可爱?
  答:在一般人的常识里,总以为图画书既然是给孩子看的,孩子天真可爱,给他看的图画也就应该是可爱型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对大人而言,孩子的确是可爱的化身,但是孩子本身并未要求幼儿式的可爱。孩子向往的是坚强的勇气、聪明的智能、有趣的幽默感、富正义感的作为等,如果又能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更能赢得他的喜爱。许多表面上看起来可爱万分的图画,事实上只是内藏向孩子谄媚、讨好的虚伪。如果孩子经常接触这类图书,最后将无法区分真实与虚伪。换句话说,这类过于可爱的图画,低估了孩子的智能和理解力。图画书中的图画,不能只是讲究造型可爱、色彩鲜明,重要的是,必须能与故事相配合,不只是用来说明文字,更要把许多在言外的情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能充分享受读图的趣味,接触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女儿3岁,怎样引导她读长一点的故事呢?
  答:看来这孩子读的图画书品种有些单一了。《婴儿画报》这类图画书风格是写实的,画上的人物很可爱也很幼稚,什么都是圆圆的。但实际上,图画书有许多种风格,有的读了让小朋友开心一笑,有的就是为让他体验日常生活,还有的力图把孩子引人无边的想象世界。如 日本著名图画作家五味太郎的书就非常有趣,像《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全书一共才190多个字,而且字还有重复的。这样的书2岁的孩子便可以接触。多让孩子接触不同风格的图画书、不同风格的故事,慢慢的就会把孩子培养成阅读的“杂食动物”。
  书看多了,会不会影响孩子与同伴的交流能力?
  答: 自己看书,还是和小朋友玩,这似乎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难怪父母会有此疑问。其实,看书虽然好像占去了一些孩子与小朋友交一往的时间,但它同时也可以给孩子创造交流的内容和机会。比如, 看过同类书的孩子们在一起聊天,会觉得彼此更有共同语言,更容易找到都感兴趣的话题,而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你就可能无法介人交流。通过交流读书的感受,孩子还可能找到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阅读本身不会对孩子与人相处造成不良影响,但是要注意,有一些性格过于内向的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时候遇到挫折,可能会沉溺在图书所描绘的美好世界里,躲避真实世界的挑战。这不是图书本身的过错。父母要善于帮助孩子打通图书中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的通道,比如,让孩子用书中教给的现实的方式来试着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对照书中的描述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帮助孩子把书中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统一起来,让书成为孩子了解真实世界、学会处理现实问题的帮手,而不是障碍。只要孩子不是躲到书的世界里来逃避交往的真实世界,父母又注意给孩子提供一个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就不必担心阅读影响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女儿喜欢扮演故事书里的人物,长久下去好吗?
  答:几乎每个幼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如此表现,他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让同伴或大人扮演其他角色,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在心理上对故事的体验和认同,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但不少大人对此总有些忧虑,担心会影响到孩子的 正常发展。 我们可以努力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时代是否有类似的情形?这种童年想象的乐趣又是从何时起悄悄退隐的?我们或许该放松下来跟孩子一起玩,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都将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文学阅读本质上就是一种体验,通过表演队阅读器大很好的促进作用。表演的形式可以延伸,比如画画、做手工、制作背景、面具、道具、甚至小人偶,还可以设计动作和舞蹈,一边载歌载舞,或者约请其他小朋友集体游戏和表演。阅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种。
  孩子对书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看完了一本还想再看一本,这时候,父母应该怎样想办法,好好开辟书源呢?
  答:1、和孩子一起创作童话书,譬如:从家庭相簿里加洗一些婴幼儿的生活照,或是以简单的形状、颜色、数学等为题材。这样不只是自己创作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亲子共同制作的历程,也将成为孩子永远的记忆。
  2、找到同样喜欢为孩子讲故事的家长,一起组个图书会,交换彼此的藏书,或是定期聚会说故事,都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上海学前教育网成立了“亲子阅读互助会”,大家可以共同参与。
  3、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儿童图书室,是您可以善加利用的地方。上海儿童博物馆内就有一间儿童图书室,我们自己的儿童图书馆也即将开放,有些社区也有。虽然规模有大有小,但是只要是一个独立的儿童阅览空间,都值得家长带孩子亲自光临。家长可以帮孩子办一张属于他自己的阅览证,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值得尊重的活动,养成孩子上图书馆借书或参加图书馆活动的习惯。
  4、关注报刊、网站的信息,参加儿童图书馆的说故事时间或说故事剧团的演出,不仅让孩子经验丰富多样的故事表达方式,体会在团体中听故事的崭新乐趣,父母也可以重温听故事的童趣心境,顺便学些说故事的技巧。
  5、想要多知道一些不错的童书,寻找好书的名单,可以参考国内好书评选活动所选出来的书单。这些相关信息在上海学前教育网以及其他儿童网站都可以看到。

 

  首页幼师资讯家教育儿03早教06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