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教师节,上海学前教育网特邀广大幼儿教师喜爱的师者和伙伴——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分享她用心集结的《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她说:
她个人的专业成长就是在学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中,通过对改革过程不同阶段的问题反思而实现的。
她理解的教育改革不是一种革命,而是逐步改良,小步递进。
她深深体会,能够丰富自己学术内涵的往往是实践中的事实,因为事实中隐含着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激发了她思考的兴趣和动力。
要“把有意义的东西说(写)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东西说(写)得有意义”,只有到实践中去与一线教师对话
……
华爱华老师以最通俗易懂的写法,从理论的高度结合实践的思考和研究,为广大幼儿教师们呈现了诸多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现象和答案。
期待您,和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华爱华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研究与一线实践探求中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切身感悟。 |
 |
第一章 第一节 渗透幼童的精神文化世界:
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人体、人性、人情立即就受到成人的爱护和塑造,然后被打上种种印记。其间,幼童感知了什么?思索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发了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的热忱和探究… …>> [全文]
第二章 第三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发展:
在德国参观了九所托幼机构,原以为幼儿园看多了会由于其大同小异而失去兴趣,然而每新道一个幼儿园,就会迎来一个新的面貌,园本化的特点不断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有一个幼儿园完全是家庭式的环境创设,每个班级(他们称为小组)好似一个大家庭,由高的大桌子,由矮的小桌子,由阁楼、有半边隔开的板铺… …>> [全文]
第二章 第五节 幼儿心理健康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现行的幼儿园心理健康中的行为矫正,却往往只诊断行为问题,不分析诱因,或只针对问题行为不针对诱因进行矫正,由此造成不少虚假的教育效果。如一个孩子在奖赏刺激和老师的看护下艰难地喝完了一碗不爱喝的银耳羹,老师感到成功,但由于没有消除他对黏液的心理反感,就此直到他长大,再也不碰糊状的羹类… …>> [全文]
第三章 第二节 “教学的有效性”与“有意义的教学”:
教师不知道“有效教学”的具体要求吗?实际上教师们并非对此一无所知。教师们十分清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目标的达成度,而目标的达成首先就是目标的合理性,对怎样的目标才是合理的,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应如何设计,诸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启发性提问的技巧,处理好预设于生成的关系等等,她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遗憾的是,说归说,做还是不会做,不是不会做… …>> [全文]
第四章 第二节 “以幼儿园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反思:
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这是以虚假游戏取代真正的游戏。由此一方面引发了一线教师对游戏本质的思考,一方面也引起有的学者对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的怀疑。一线教师提出一系列的疑问:“幼儿游戏中要不要追求我们乡让幼儿实现的目标,那样的话,还是不是游戏?” “同一种活动能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吗?”“实践中要不要做出游戏和教学的区分?”>> [全文]
第五章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意愿与教师的介入意图:
很多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答案却根本就没有一种普遍适应的。因此,当幼儿沉迷于某个区活动是否需要教师介入引导?对这个问题无法给出唯一答案,只能给出… …>> [全文]
第六章 第一节 婴幼儿早期教养实践中几对关系的理性思考:
在早期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一对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那就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日益加强的。但发展的规律却告诉我们,儿童的自主性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的。这对矛盾就表现为孩子的自主性与成人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冲突… …>> [全文]
第七章 第四节 0-3岁婴幼儿教养的科学性问题:
0-3岁时期,是许多心理现象和动作从无到有并初步发展的时期,婴儿一出生,其各种感觉器官几乎同时开始接受外界刺激(视觉、听觉、触觉),这种对刺激最初感受与反应是一种学习的开端,因此婴儿并非无能,他们是通过条件反射学习的… …>> [全文]
第八章 第五节 对两类教师心态的隐喻:流浪者,还是观光者:
既然没有永久的家园,既然永远行进在旅途中,我们就要以一种良好的人格心态,去迎接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问题是如何才能乐行而不苦行?答案是:做一个自由的观光者,不要成为一个无奈的流浪者。事实上我们发现,改革实践的一线教师中确实有着不同的两种人,他们有着不同的需要。一种人需要选择的自由,一种人需要模仿的样板… …>> [全文]
《学前教育改革启示录》后记>> [全文] |
|
华爱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主任,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过:学前教育学、游戏理论、幼儿心理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是幼儿游戏、0-3岁婴幼儿教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