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游戏”与“互动”等问题
  对幼儿园来说,现场教研应该是难度最大的展示方式之一。而在2011年的浦东教学展示周,却呈现出了10所幼儿园的现场教研,现场形式活泼,生动有效。通过与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卫萍老师及的对话及对教师们的访谈,进一步了解了浦东新区通过教学展示周已成为推进浦东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和保教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加速器。通过不断探索以课例为载体的有效教研路径等方式,帮助教师打开眼界,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开阔了思路,也成为了积极落实沪(幼)十条精神的重要举措。
  对话张老师
  06编辑:为什么展示周要围绕“游戏”“互动”等主题内容研讨?
  张卫萍老师:每届的教学展示周主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本届浦东教学展示周(幼教专场)的主题是“多元开放,合作共生,有效教研路径探索”,这个主题既与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展示周61个专场的主命题相一致,也与贯彻落实上海市幼儿园保教工作会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相吻合。
  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提升,教研组建设是主阵地。我们以教研组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有效教研为目标,通过全面提高浦东新区面广量大的幼儿园教研组的质量,才有可能切实解决一线教师在保教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最困惑的难点。发挥教研组在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助推器"的作用。
  06编辑:为什么要选取14所幼儿园分别在5个专场进行教学展示?
  张卫萍老师:今年展示周的主题内容是“有效教研”,教研组建设成果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教研团队的力量。第五届教学展示周共有14所幼儿园分别在5个专场进行教学展示。我们在选择展示单位和设点布局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利用浦东学前教育现有众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如市、区的示范园、区优秀教研组的单位,使近几年这些优质园教研组的经验与成果通过展示周活动能够得到辐射,有利于促进区域平衡;
  其次,我们试图通过展示周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浦东幼儿园数量多,245所居全市之首。如何提升每一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新区每所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而保教质量地提升除了依靠区级业务指导机构提供必要和及时的服务之外,非常重要和最关键的是依托幼儿园自身的造血机制才能实现,它的载体就是教研组。通过提高基层每一所幼儿园教研组的研究质量与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师有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全区各类幼儿园强化教研组建设,以推进教研组研究的质量。
  最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广园所多,设5个专场展示有利于全区幼儿园保教主任、教研组长和教师参与展示周活动。我们在设点时一方面要考虑点要分散和设在不同区域,同时更要考虑方面基层老师来参与活动,减少路途的奔波时间。
  06编辑:请结合此次教学展示周,谈谈浦东新区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张卫萍老师:总体来说浦东教育发展学院教研部工作的核心是抓内涵建设,通过采取多种形式贯彻落实《上海市幼儿园保教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新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和课程有效实施。为更好地贯彻落上海市幼儿园保教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水平,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部每学期根据会议精神,制定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全区幼儿园的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和举措加以落实。具体表现在:理论学习、聘请专家讲座、全面开展自查、定期专题调研、设立专题研究等……>> [看详细]
  访谈多位教师
  六一幼儿园保教主任:沈悦
  本次现场教研活动达成预期目标,富有成效,最终形成了《消防车》的中班主题实施路径。课程中心组的老师的建议有针对性,有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原先的主题实施路径。需要改进的是引发的冲突不够,还需要进步增加互动频率,进行更多的思维碰撞。
  南门幼儿园——教研组长:李洁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选取了一个很小的切入口,让老师们尝试围绕着作品来解读孩子。同时,结合多媒体我们将孩子的作品及心声带到现场让老师直观感知,这样的形式使教师们能自始自终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热烈地讨论,期间产生了有效高频率地互动,使教师们在思维碰撞中进一步提升解读孩子作品的方法。
  后续的做法:1、精读作品的选择可考虑争议性:如果选择一幅颇有争议的作品让教师精读可能会引发更多矛盾,使教师产生更多碰撞。2、解读孩子的方法可考虑拓展性:最后的环节可从作品的解读延伸到如何用更多的方法解读孩子,那么教研活动将具有更大的价值。
  园西幼儿园——保教主任:沈建红
  能在“浦东新区教学展示周”南门专场,参与关于有效教研的交流。现场的交流得到了幼教专家应彩云老师的指点,使我对有效教研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内容是有效的前提。选择适合教师研究群体的教研内容,是教师研讨水平充分得到挖掘和展现的条件。形式是有效的辅助。教无定法,同样,研无定式,多元、丰富的教研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吸引教师积极思维,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过程是有效的关键。教研的过程应是“研”字当头,研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碰撞、智慧的互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