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君,1975年2月出生。2004年7月完成专升本学业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从1995年进入冰厂田幼儿园自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双语教学 工作。2003年10月至2004年6月参加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上海市首届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5年秋季参加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引进外籍教师的口语培训班并圆满毕业;2006年4月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参加学前教育的短期培训。2006年底通过选拔参与浦东新区名师后备培训。2007年获浦东新区园丁奖。在各类培训中,教学理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将观念的转变付诸于英语教学、主题教学实践中。
“有爱就有成功的教育。”是黄敏君老师的座右铭。
领导们都说:“她的工作干劲,最执着。”
黄敏君老师能很好地领会二期课改精神——“以幼儿为本”。作为幼儿教育的主旨,黄老师清楚地知道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冰厂田幼儿园整体课程改革方案下,她积极地参与二期课改的实践活动,白天她与同事们商量,向领导请教,晚上她一个人在家细心钻研直至深夜。先后多次在市、区级以及外省市层面上公开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全国首届园长大会上展示的活动“冰幼动物乐园”,很好地把生活经验的再现和积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深受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黄老师从一名园级骨干成长为一名署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这与她执着的工作干劲是分不开的。大伙都说,能从黄老师的活动中看到冰厂田全新的教育理念,看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智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是难能可贵的。
同事们都说:“她的心,最朴实。”
“乐于助人,勇于承担任务。”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2005年底,黄老师代表浦东新区参加了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与此同时黄老师的徒弟缪苗老师也正参加了新区“新苗杯”的决赛。在黄老师的日志中清楚的写到:“这是园领导对我俩的信任与肯定,但对我俩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和突破自身心理压力的机会。我们俩,私底下无数次的对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表示怀疑,但这时,在自己身边能够鼓励自己、帮助自己最多的就是我俩彼此。是的,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战胜了自己,我们在业务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最终黄老师在评优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磨练了黄老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她并未因此而骄傲,她清楚的知道,成绩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2006年,黄老师携手缪苗老师共同参与了新区后备名师的选拔,可喜的是,在十个名额中他们二人都榜上有名。此时黄老师还是朴实地说:“成绩是属于集体的。”因此当其他教师与她切磋商讨专业知识时,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所知。在她看来,“无私奉献”是冰厂田的校园文化,每位教师都应该去实践它。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列更是义不容辞的。
姐妹们都说:“她的爱,最无私。”
黄敏君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是女儿,是妻子。在担当这些角色时,有时会遇到矛盾,会需要权衡。2006年幼儿园正逢市示范园的验收,为了做得更好,此时黄老师权衡了生活与工作,毅然地选择了后者,她把女儿送到了松江婆婆家,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正是由于有了她的这份投入,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家长们、孩子们都说:“她的笑,最美丽。”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阴晴圆缺,但黄老师只要踏入教室,她就把最灿烂的笑容献给孩子们。黄老师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孩子们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地变化,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不愧对这“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 。黄老师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工作,先后有《探索双语教学中“六要素”的互动》发表于《上海幼托》,《在活动中启迪幼儿的智慧》发表于《浦东教育》,《在成长记录册中成长》发表于《教育与管理》,《三个活动,三次成长》发表于《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论坛论文集》。
在学习、工作、生活面前难免会感到疲惫,但黄老师只要一站在孩子与家长面前,他们的眼里就充满了黄老师美丽的笑容。黄老师班里有两名特殊儿童,黄老师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另外有些家长因为白天没有机会和老师沟通,于是都在晚上打电话到家里,有时一个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黄老师能够把自己对于孩子的了解,结合专业的知识,向家长进行解释,有时还会以自己平时教育女儿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更具说服力。这样的长聊黄老师的家庭并没有反对,反而鼓励她耐心地讲解与家长谈论孩子,还美其名曰“幼儿教育热线”。正是黄老师的勤奋和努力,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由衷地赞扬。有家长在观摩了黄老师的半日活动后,热情洋溢地写到:“有一种力量叫投入。”这是对老师最高的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