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片摘自网络   策划:金银 责任编辑:海月 卓丝 美术编辑:天堂鸟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类代谢异常(糖尿病)、皮肤病等疾病的高发率及由此引发的心理与人际关系障碍引起人们的广为关注。
  为有效控制在园幼儿的单纯性肥胖,静安区保教指导中心与区妇幼所共同联手,建立幼儿园公共卫生管理项目课题。从04年起,通过对全区13所幼儿园肥胖幼儿的测试以及相关实验园共308名幼儿的测试与调查,以及对4-6岁在园肥胖儿童开展和实施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干预措施,使全区肥胖指数增长率得到控制,促进了在园幼儿的健康发展。
  此前,上海学前教育网在与静安区幼教科苏海琅老师、区教育学院孔慧敏老师及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深深感到此项研究是静安区二期课改的延续和拓展,正如静安区幼教科苏海琅老师所说:“为了更好体现二期课改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把课改的目光聚焦课堂,更应关注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必须全面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从而全面实施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二期课改课程内容,达成课程改革的目标。”
  特别感谢:静安区幼教科  
  支持园所:威海幼儿园 中福会托儿所 常熟幼儿园 吴江幼儿园

 
  
 ● 注重肥胖儿童自我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幼儿健康教育进程
    的实践探索  
(附 PPT 文件)
 ● “三浴”锻炼对儿童肥胖干预的研究
          (附 PPT 文件)
  
 ● 小小孩儿爱运动
 ◎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常熟小鸭操活动录像)

 ◎ 体育游戏示例 (常熟运动录像)
 ● 保健老师闪亮登场
 
 ◎ 设计课件、深入课堂
   (吴江教学录像)
(附课件)
 ● 保育融入课程中
 ◎ 教案:饮食金字塔 常熟路幼儿园
 ◎ 教案:逛菜场 吴江幼儿园 程曼殊
 ● 均衡饮食粗粮细做

 ◎ 五谷杂粮、色味俱佳
 ◎ 合理调整饮食,肥胖幼儿健身减肥

相关链接:
关注儿童肥胖问题,关心儿童健康成长
静安区“二期课改”特别专辑(1)

 
 

  关注肥胖儿童健康,拓展均衡优质学前教育的内涵
               ——
静安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全面发展“体”为先,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人的一生健康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意义。     看全文

  采取立体化干预措施 促进肥胖儿童健康发展
               
——
孔慧敏、周惠琴、陆大江
  ◎ 整个课题开展的过程形成跨行业的协作模式,以及多部门相互支持的运做模式。
  ◎ 市、区儿保部门从专业技术上给予有力支持。
  ◎ 实验园园领导给予全力支持。开展专题教研,将其纳入健康教育课程。
    ……                 看全文  (附 PPT 文件)

  4-6岁儿童肥胖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周惠琴、陆大江、孔慧敏、袁丽娟
  儿童肥胖与父母的体重和饮食、幼儿的饮食量和进餐速度,以及幼儿参与运动的时间和类型有关。肥胖儿童的体质与正常儿童之间存在差异。肥胖儿童容易罹患呼吸道感染。对儿童肥胖的干预应尽早开始,应采用饮食、生活方式和运动等多方面综合干预措施来防止儿童肥胖,尤其不能忽视家庭因素的影响。  

 
 
 

  静安区为上海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上海市儿童肥胖防治研讨会”专家评议选录
  ◎ 静安区在儿童保健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成效(市教委基础教处叶雁虹)
  今天,感受到静安区在儿童保健方面的工作扎实、有成效。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得益于有合理的工作运作模式。很好地发挥了教育和卫生二个部门各自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同心协力、诸途同归。
  二、得益于深入细致地研究。对肥胖产生的相关因素的广泛研究和大量有关儿童肥胖干预的实践研究。
  三、得益于有效的工作实践。可用四个字表示:“扎实”、“科学”。
  ◎ 静安区对肥胖儿童立体化干预很好(上海市体育学院陆大江教授)
  我是搞6-12岁青少年体能研究的,是什么吸引我加入了3-6儿童肥胖研究的呢?一是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在缺少研究经费的情况下,能这样挚着地开展研究。二是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团队。
  对肥胖儿童立体化干预很好。如果说,肥胖儿童上升率是8% ,能控制到8.1% ,效果也是很大的。
  ……                        看全文

 
 
 

  肥胖儿研讨交流活动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收益匪浅,汲取了很多好的操作方法和理念。在交流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肥胖儿矫治需要多方面的重视和配合。家长需要配合园方工作,做好家园沟通与共育。机构中也不能把孩子的健康身体单纯的交给保育老师,保教结合,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帮助中心 | 客户联系 | 网络服务
版权所有 上海学前教育网 沪ICP备1501347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