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GUAGE = VBScript %> <%channel=6 navdir=617%> <!--#include virtual="/include/title.inc"-->
   

 教育随笔

       
                                               ———————上海市青浦区晨星幼儿园  倪春怡    

儿童教儿童

让制作活动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

艺术制作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之我见

孩子们的第一次百米画廊……

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儿童教儿童

——记混龄制作活动“凉拖鞋”

一、混龄制作活动——凉拖鞋

实录一:夏天到了,孩子们收集来的夏令用品琳琅满目,涉及到各个方面。蒋思翊小朋友带来了一双用广告纸做的凉拖鞋,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经常有孩子去摸摸看看,还尝试着往自己的脚上套。

思考:我也发现了这双凉拖鞋,虽然简单,但是一种对称、和谐的美不断在我眼前浮现,在中班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发展中,他们对这种美的感知是肤浅和不深入的,小朋友平时穿的拖鞋不正是蕴涵着这种对称、和谐的美吗?

同时,还有一种贴近幼儿生活体验的感觉不断在我脑海中晃动,孩子们每天回家都要穿拖鞋,特别是孩子的拖鞋,品种和图案又是那么丰富!那么我们何不利用班级里艺术制作活动的特色让孩子们去尝试设计、制作拖鞋呢?孩子们既可以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又可以此来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实录二:于是我利用正式活动的机会组织幼儿观察讨论,并尝试制作了凉拖鞋。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投入了制作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很快想出来可以利用自己穿的鞋子在纸板上印出拖鞋的鞋底。于是有的孩子就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放到纸板上去描画,有的孩子索性就把脚踩在纸板上,弯着身子描画自己的脚印,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了许多互相帮助与合作的行为。

盛诗雯在给陆书君描画脚印;谢奕扬和蒋懿文相互描画脚印,他们告诉我这样可以省力些;还有动手能力弱的王苏海剪不动硬纸板上的脚印了,张一攸正在帮他呢!顾霏洋和许芷卿在一个大纸盒上剪鞋印。

就这样孩子们在不断比较、尝试中逐渐设计出了自己的第一双拖鞋。金思婷设计了小熊拖鞋,庄志成设计了小鸟拖鞋,还有蒋懿文、陆阳一设计的蝴蝶结拖鞋,陈依能的五角星拖鞋和冯锦权的爱心拖鞋等等,品种可真丰富!

思考:孩子们对活动的专注和喜爱以及丰富、有创意的作品让我感受到活动的成功,尤其是在活动中出现的合作互助行为让我深深感受到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儿童教儿童的活动。孩子在共同活动中相互沟通、交流,互帮互助,这对他们来说不仅在艺术表现能力上得到提高,更在交往合作方面有了进步。

这又使我想到,既然同伴是一种可贵的资源,我们是否能将这种资源进行拓展和深化呢?除了同一班级中的幼儿会互相影响、互相提高,那么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龄的幼儿如果在一起活动是否也会有一种互相促进的作用呢?基于孩子已有能力的发展,我想如果尝试以艺术创造活动为中介,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混龄活动,一定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实录三:经过和小一班老师的联系,终于我们请来了小一班的全体孩子们。七十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可没有谁觉得拥挤,特别是那些哥哥姐姐们依然表现出了投入和认真。他们请弟弟妹妹把脚放在纸板上印出他们的鞋印,然后替他们设计美丽的鞋面,这使许多小班孩子也积极地参与到拖鞋的制作过程中来。临走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居然手里拎着自己的凉鞋而穿着刚做好的纸拖鞋走出我们的教室,令人觉得非常可爱。

思考这是一次较大型的混龄制作活动,通过活动孩子的自豪感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以大带小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及艺术创作的过程和结果,这给孩子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活动形式打破了孩子原有的班级界限,但给予了孩子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增强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使我们受到启发:只要开展的主题可以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呈现,也符合孩子发展水平的,教师就可以创造机会,开展混龄制作活动,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创作,既增强了活动的目的性,又使混龄活动不断有效循环开展

 

二、讨论与反思

每个儿童认知过程有两部分,一个是自己的心理认知过程,另一个是别人的认知经验,当自己的心理认知与别人的经验融合在一起,就会创生出自己新的思维,这时,儿童的认知又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在艺术创造活动中应该大力地提倡儿童教儿童的方法。比如,在活动中当一个孩子想出来可以利用自己穿的鞋子在纸板上印出拖鞋的鞋底时,引发了更多孩子的联想,这些都不是老师事先预设的,而是孩子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个时候,每个儿童自身产生的认知经验、情绪情感都相互之间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由此又进一步启发了自己认知水平的深化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沟通、交流与合作。

在开展艺术创造活动初期,孩子们往往是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但随着活动的开展,你会经常发现孩子们能互相协商、乐意共同完成一件作品,他们的群体意识和与人交往的主动性逐渐得到增强,我们先不论这合作作品“质量”如何,也不论每个成员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多少,很明显,孩子的这种与人合作行为是不带任何功利意识,没有任何争名夺誉之心的,他们体验到的只有快乐和成功;作为成人,应充分肯定和宣扬孩子的这种行为,甚至应当向他们学习。教师简单的一句:“原来你们是合作完成的,真不错!”会对孩子更有目的地活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们会变得喜欢合作,喜欢动脑筋。

在本次混龄活动的基础上,我又尝试着开展了几次不同形式的混龄活动。比如班里举办了作品展览会,请小年龄的孩子或大班哥哥姐姐来参观我们的作品,向其他孩子介绍作品制作方法,推销自己作品等等,这有助于幼儿学习自信的培养,增强其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向弟弟、妹妹赠送自己制作的玩具,这样的活动既给我们的孩子一种成功的体验,又让小班幼儿开拓了视野,为丰富他们主题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这更是一种艺术作品资源有效利用的很好途径,是混龄活动有效开展的很好方法。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同伴是幼儿艺术创作活动中非常可贵的资源;正像陈鹤琴所认为的那样“教学是在相辅相成中求得进步的,教师有进一步学习和进修的问题,学生也未尝不可以通过教学而受益。”因此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我觉得应该提倡儿童教儿童的方法,尤其是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的活动,会给孩子带来许多收获和可贵的经验。

 

 

让制作活动成为幼儿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天地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指出,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活动,运用这样的理念指导幼儿开展小制作活动,我觉得可以有非常大的帮助。

1、创设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艺术环境

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环境、提供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确保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走廊里的小制作区材料比较丰富,而且摆放有规则,适宜幼儿自主选择和开展活动。在六一装扮活动中,孩子们进行自主装扮,他们用马夹袋制作服装,在上面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装饰、打扮,从来没有孩子会一直跑来向老师报告什么……就在这样宽松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有权也有能力选择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大胆的表达与表现。

另外,活动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也很重要,通常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内,一些孩子很难完成自己的作品,如果有可能,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作品,如果受到作息时间的限制,我也常常在中午开放制作区,让孩子继续去完成他的作品,否则就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不利于孩子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2、注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表达与表现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与表现的需要,他们常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或内容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不仅满足了幼儿对艺术表达的需要,还使每个幼儿都产生了成功感,提高了自信心,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有时成人不要给幼儿太多的任务和压力,要注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表达与表现,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幼儿,这样做,我觉得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孩子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艺术制作活动中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表现方式,教师营造宽松的学习、探索的氛围,适当、适时的加以指导和鼓励,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去创造和表现。

 

艺术制作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之我见

在参观东方绿舟的航空母舰后,孩子们设计起了飞机、坦克等军事装备。他们的格外投入让我出乎意料,同时,作品还充满了创意,又使我惊喜万分。坦克车里的小坦克,可以飞行的坦克,车上的弹簧灯,火箭上漂浮的宇航员,拍到的地球照片,飞机上的爱心椅……大大小小,里里外外,我见到了孩子们不肯放过一丝可以创造的机会,甚至一个轮子,都要想做成可以滚动的轮子!

在感动之余,我深深体会到,其实在制作过程中及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是孩子,也是我,成功的最大原因。

新课程观强调有效的师幼互动,怎样才是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的回应策略有哪些?在观察孩子进行艺术创想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过程、行为体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就艺术制作活动中教师的回应策略,谈几点我的想法和体会。

在孩子较随意的制作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有一些极有创意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有时很不稳定,会在孩子说说玩玩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溜走。教师如果能仔细观察,在这些想法刚冒出来时,就马上给予肯定和深入的支持,孩子就容易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去创造,在其创造表现时就会显得更有目的性。记得一个孩子剪了几个爱心粘贴在纸盒飞机的后端时,曾告诉我:“这是一把椅子!”他的想法立即让我想到并说出:“这是一把爱心椅呀!”孩子便连忙应到:“对!这是一把爱心椅!可以给老人坐的,也可以给生病的人坐的。”说完,他又在旁边粘了好几把“爱心椅”。我的回应起效了!看来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来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很重要。

其次,除了对孩子想法的肯定,还应在材料上大力支持,这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关注他们的,并且感受到活动的成功。比如,孩子在用大纸箱做东西时,往往用剪刀吃力地剪着或挖着那层硬硬的纸板,这时,只要他们提出需要美工刀的要求,我就会给予支持,还不忘了关照一声:“用的时候小心些!”有时我还会主动用美工刀帮助那些力气小的孩子切割,这样他们的制作就能继续下去了。当然,像这样的“关注”并不就是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肯定、询问或许更能激发孩子大胆地想象。

另外,通过观察孩子的制作活动,还让我感受到,这类活动所需的时间很长,孩子在这个较长的时间里,思维不仅是活跃的,而且是连续的,特别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我感觉当孩子投入这类活动时,成人应当给予他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而不要经常阻断他的活动或思维。这样的话,孩子活动的坚持性也能表现的很好,对培养孩子的做事专注性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在组织幼儿艺术制作活动中,教师是有许多有效的回应策略的。比如,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提出一些适宜的问题情景等,都能帮助幼儿大胆制作,发挥想象。一点小小体会希望能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孩子们的第一次百米画廊……

孩子们的第一次百米画廊活动终于要开展了,带着许多兴奋和激动,他们自己布置好了绘画场地,可我发现当他们拿起画笔,俯下身来时,许多问题便也接踵而至。他们的画面上同时出现了几个太阳,还有人在责问对方为什么也要画太阳;一个人画房子,周围的一些孩子也画起了房子;还有孩子出现了倒着画,主题偏离等现象……没想到第一次的活动就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活动前所没考虑到的,为什么孩子们会出现这样的行为?

很明显,这是孩子不会合作、商量的表现。再仔细一想,作画前我们没有引导孩子重点讨论过如何合作画,孩子们出现这些问题也是在情理之中。于是通过活动,使我又重新思考了“百米画廊”活动的开展价值,它最有价值的点在什么地方呢?作画之前的地点选择,材料的确定都已经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而在作画过程中,既然是组合画,那么商量讨论、合作绘画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它可以促进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利。于是利用第一次百米画廊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我们的第二次、第三次“百米画廊”便逐渐顺利地开展了起来,孩子的画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在活动前非常乐意商量,分工好后,作画过程自然就顺利多了!

应该说,孩子们通过活动尝试了失败,但他们对继续活动的兴趣反而更浓,因此活动后及时的反思,并组织孩子进行必要的讨论交流,对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经验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主题活动的课程设置都是建构在主题的大背景下,每一个活动的开展一般都会围绕主题,同时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多元表征的机会。就像这次百米画廊活动一样,孩子们在老师的预设下对整个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周到的考虑,对碰到的问题也逐渐进行了解决。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主题活动是在预设和生成中交错展开的,对于孩子们在第一次百米画廊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所没有预设到的,或者说是老师所考虑不周到的。但既然发现了问题,作为教师,及时的反思和调整起到了很大作用,不仅推动孩子始终成为活动的主体,更使孩子在教师的预设和自身的生成活动中积极探索,自主发展,终于从失败走向了成功。

相信一个经常反思和调整的教师,她的双眼才会更敏锐,思考也会更智慧,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创设发展的空间,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让孩子自主学习,是自主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月的晨星大舞台活动使我对“自主学习”又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思索。

虽然我们在大主题背景下确定了以“四季之歌”为主题的活动内容,但在落实到具体活动中时,我又犯愁了。究竟选择哪些相关内容来让孩子排练表演呢?晨星大舞台到底是孩子们体验成功、积累经验的舞台,还是获得知识技能的舞台?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创设适宜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尝试将活动的消息告诉孩子们,听听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没想到,孩子们围绕四季中哪个季节好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要求开展表演活动,展示出这个季节最棒的地方,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还讨论出了许多节目准备进行表演。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几个小组还进行了儿歌和歌舞的创编,非常有新意;在小组自行商量排练节目的过程中,孩子们协商、合作,不仅克服了许多困难,就连平时一些胆小的孩子也敢于独自讲故事、念儿歌表演了。

我想这不就是幼儿在自主学习吗?他们自行分组,商量表演的内容,还积极参与节目排练,参与道具的收集和制作……不正是有了这些可选择的环境,孩子们才会那么投入和积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许多成功的体验和经验,团队合作能力、自信心等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提高,这些远比他们学会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更重要。

晨星大舞台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大舞台,它提供孩子们体验成功、积累经验的机会;作为教师,我庆幸给孩子们创设了这样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孩子们树立了自信心,自主学习也有了更大的驱动力

 

 

 

 
   
个人介绍
个案追踪
活动设计教案
工作成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