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材料在娃娃家受欢迎

 

2—3岁的宝宝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喜欢模仿和重复成人的动作,通过模仿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丰富的经验。2——3岁的宝宝还有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并正在逐渐摆脱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存在于动作中,他们的学习是在游戏的环境中通过动作来获得的。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宝宝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它诱发、支撑和发展着宝宝们的游戏行为。

“环境激发体验”——因此创设适宜环境首应考虑宝宝的实际生活经验,有了经验,宝宝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在0——3岁亲子站里,“娃娃家”可能是不可或缺的游戏环境之一,因为2——3岁的宝宝已有了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非常渴望模仿成人的活动,扮演爸爸妈妈,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老师最初提供了小碗、小勺、盆子、煤气罩,以及一些塑料蔬菜瓜果等仿真玩具。宝宝们一看见就情不自禁地跑来,自主地玩起炒菜、烧饭的游戏。宝宝依照经验产生相关的反映,从而尝试用各种态度和方法来应对,满足其中操作时的动作,快乐而积极。

一段时间下来,宝宝们似乎只是停留在一个动作的重复,因此有部分宝宝失去了兴趣,跑到其他地方开展游戏。老师在观察中也发现,宝宝们由于年龄特点所致,小手肌肉群发育不成熟;在玩炒菜游戏时的锅子小,菜又比较大,炒菜时菜一直掉落下来,因此成为宝宝游戏的障碍。

这时,老师及时进行了调整,增添游戏材料,丰富游戏环境,再次激起宝宝兴趣。老师利用方便面的空碗加上两个耳朵柄做锅子,再用一次性塑料盆加个顶做锅盖;用即时贴做了煤气罩框,同时为了逼真的再现生活,老师剪贴了印有火苗的罩头;用宝宝收集来的礼品盒在盒面上画上门,制成冰箱;用牛奶盒做成碗柜;将饼干盒的一侧挖个洞,插入1加仑的水桶,再用红蓝吸管做成笼头,饮水机就诞生了;将皮鞋盒的盒盖中心挖去,用塑封纸粘在挖去的地方,加上门的开关,做成微波炉;用积木做个水笼头并固定在玩具柜的一侧,用牛奶盒做水斗,水池出现了……

逼真、形象、大小适合的玩具调动了宝宝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眼睛一亮直奔“娃娃家”,自发的游戏情节也由此而丰富起来:有的倒杯水喝,加点冷水加点热水;有的将鱼放在“微波炉”里烧;有的将牛奶放入了“冰箱”;有的正在洗菜……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环境”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隐型的“指示牌”,符合宝宝经验的,宝宝看得懂的,就会朝指示的方向前进,然后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不断丰富自己原有经验并开展活动。

随着宝宝游戏热情的不断上升,老师再次提供了妈妈的皮鞋、小包、围裙,爸爸的公文包、手机、领带、大皮鞋等装扮物,让宝宝们了解也认可穿上、用上这些物品的人才是爸爸或者妈妈,更激发了他们对身边人、事的关注。

“娃娃家”游戏是宝宝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宝宝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老师提供了一个游戏的场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形象逼真的材料,激发了孩子们的这一个愿望,满足了孩子们心理上的需求,让宝宝从不同的侧面了解社会,尝试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因此,这样丰富、逼真的材料和游戏环境,孩子们百玩不厌,每天都有新的火花闪现,反应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兴趣性体验、自主感体验、胜任感体验)以及真正的需求。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宝宝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对社区散居宝宝的教育就是创设基于教育内容的环境教育,宝宝们通过与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生活,满足需求,从而促进他们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翔殷幼稚园  杜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