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摔跤了
小班下学期
观察实录:
今天到娃娃家游戏的小朋友特别多。扮演妈妈的盈盈决定带着“娃娃”出去玩。她拦了一辆出租车到“动物乐园”去。就在下车的一刹那,不小心把“娃娃”掉在了地上,她好着急地捡起娃娃拍着、揉着、心疼着。嘴里还念到着:“啊呀!宝宝,你疼吗?我帮你揉揉,你舒服吗?”
这时,出租车司机也下车来了,关心地问到:“摔疼了吗?你要小心一点呀!带娃娃去看病吧!”这时收玩具的音乐响了,游戏该结束了。
游戏讲评时,老师就对这个问题让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没想到一个偶发的游戏情节“娃娃摔跤了”,竟会引起如此兴趣,而且对于“娃娃摔跤了”的话题,幼儿会有那么多话要说:“会很疼的!”“会流血的!”“会死的!”
老师赶紧追问:“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可以带娃娃到医院去看病。”
“我妈妈就帮我贴一块邦迪的,她说就可以了。”
“我知道,可以涂红药水的。”
“我妈妈是医生,我有一次摔跤,妈妈就给我先消毒的,很疼的。不过妈妈说我很勇敢的,我没有哭。妈妈表扬我的。”
“我也不哭的。”“我也是的。”……有的孩子还顺势让小朋友和老师看自己的旧伤疤,自豪的很呢!
行为分析:
从这样一个偶发事件,从幼儿对偶发事件的行为反应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将自己
的生活经验进行表现、反馈。
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都不免会跌跌撞撞的,因此他们能够自然地用自己的语言(“啊呀!宝宝,你疼吗?我帮你揉揉,你舒服吗?”“摔疼了吗?你要小心一点呀!带娃娃去看病吧!”)、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着急地捡起娃娃拍着、揉着、心疼着)来表现。由于他们生活周围对他们的爱护,他们都能够感受到,今天事件的发生正好激起他们表现的欲望,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
介入策略:
“娃娃摔跤”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游戏情节,但老师及时捕捉了这种不确定的偶发
事件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个中的教育价值,并从中了解了幼儿关于“娃娃摔跤”如何处理的原有生活经验,这是建立在幼儿兴趣和原有经验基础上的系列活动,对幼儿发展是有意义的。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接下来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方面做一个增加:
1、可以开设一个“医院”的主题,提供简单的药、针筒、听诊器、体温表等。
2、在超市增设各种常用的药品:感冒药、咳嗽药、退烧药……
3、老师还可以要求孩子和家长留心、关注医院的各种情况以及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的过程等。
通过这些材料的投放,以及知识的准备,老师可以继续观察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对材料的使用和需求,并及时进行调整。
翔殷幼稚园 杜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