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色 的 灯 笼

文 唐林华

“唐老师,你看呀!翥翥带来的灯笼是这样的。”蓓蓓急急地来告诉刚刚上班的我。

看着活动室里悬挂着的:回去和父母共同制作的“六一”灯笼,我很满足。因为我就昨天放学前才“发动的事”。我还没来得及找到她说的那只灯笼,翥翥已把自己的灯笼提到我跟前:一只透明的,塑料的矿泉水瓶,穿一根毛毛的黑带子,就仅此而已。

“和谁一起做的呀?”我问他。

“是我自己做的。”他认真地回答我。

“干嘛,不请爸爸妈妈帮忙?”我有些诧异。

“嗯,爸爸不恳做”。他有点委屈,但声音很响。

“哇,真了不起,……”我努力地表扬他的能干、大胆、还有责任心。“不过,如果你用红的带子穿,看上去会更加喜庆、开心!”

于是,这只黑色的灯笼,很“幸运”地挂在了活动室的第一位!

我常想,一件小事的发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这件事的态度。我喜欢在孩子的身上捕捉闪光,有时是份感动,有时就是信息和了解。经常地,我会用心去感知孩子的世界。

一个任务完成的效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这只黑色的、粗糙的灯笼,付诸了他的独立的思考、材料的收集、裁剪粗粗的旧皮带、塑料瓶底部的挖孔……。这一切,对一位5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尽力而为之了!

他执着于我的“任务”,努力付诸于行动,我能不小心地面对“看似不好的现象”吗?给孩子更多的温情,让孩子感觉到老师是最能理解他的人,同时又留有教育的余地,在没有压力和自悲下修正。我想,这也许是所有孩子所期盼的。